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普朗医疗器械公司网 
搜索
电话
400 696 6267
热门搜索
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
加入时间:2012-06-15 09:22:39  当前新闻点击率:4292

      CRP是急性相的反应物质,又称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比较广泛。虽然C反应蛋白浓度的改变仅反映了疾病的非特异性变化,但对临床疾病的诊断、鉴别诊断及疗效的观察上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。

   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重大,检测方法也很简单,只要有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即可。普朗医疗作为专业生化试剂医疗器械公司,旗下也有经营C反应蛋白试剂盒,欢迎广大用户前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。

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——普朗医疗

  生儿期感染:新生儿时的C反应蛋白是在胎儿期自身产生,而不是由母体经胎盘传递的。在新生儿生后3天内测C反应蛋白是没有特异性的,因为分娩可使C反应蛋白应激性升高[4]。虽然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,但在急性炎症时,肝脏可以合成大量的C反应蛋白, 因而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新生儿,C反应蛋白在一定时期内均有升高,C反应蛋白的升高亦可出现于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下,如胎粪吸入、呼吸窘迫综合征等。

  新生儿败血症在活产婴中的发生率为1‰~8‰[10]。由于新生儿,尤其是早产儿常常不会象年长儿那样出现发热、白细胞升高等支持感染的指标,病原菌的分离、培养需要时间较长,并且阳性率低,从而使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受到限制。Da Silva 等人[10]认为C反应蛋白是一种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手段。 新生儿败血症早期,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为47%~100%,特异性是6%~97%,阴性预期值往往高于阳性预期值。变化范围如此之大,可能与C反应蛋白的正常值、检测方法、样本的收集时间和方法以及患者的挑选等因素有关[4]。

  脑膜炎:自1950以来,即有报道C反应蛋白对于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有指导意义。近年来,在儿科,还常应用C反应蛋白值来鉴别脑脊液(CSF)结果不能区分的病毒性脑炎及细菌性脑膜炎,并通过监测其值来观察患儿对抗生素的反应。

  CSF中的C反应蛋白量要远远低于血清,这可能是由于肝脏合成的C反应蛋白释放入血后要通过超滤作用才能到达CSF所致。一旦C反应蛋白进入CSF,它就与损伤的组织结合。由于对CSF C反应蛋白研究较少,目前仍沿用血清C反应蛋白分析代替CSF。Hansson 等[8]发现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有重叠,因而鉴别二者感染不应单靠监测C反应蛋白值,还应结合临床表现、作CSF检查及其他可能提供病原学的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。

  细菌性脑膜炎经积极治疗后,C反应蛋白在几天内迅速下降,而CSF中蛋白升高、糖降低, 血ESR升高等均有一个滞后期,因此,C反应蛋白对治疗的反应要优于其它辅助检查[4]。

 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,如分流手术后的脑积水的感染,亦可使用C反应蛋白作为监测指标。手术后,C反应蛋白可升高。若维持几天仍高,则提示有术后感染,反之则无感染存在。

  菌血症:3%~4%的发热儿童可发生菌血症, 即使许多人找不到明确的感染灶。Peltola等认为发热、没有感染征象而伴C反应蛋白升高的儿童,有必要考虑深部感染的可能,应作进一步的微生物监测,如血培养等[4]。

  呼吸系统感染:在临床上,不能单纯依靠ESR值、白细胞计数和X线来鉴别下呼吸道感染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。虽然当C反应蛋白>4 g/L[11],同时肺内有渗出,尤其是病程>12小时时,应考虑为细菌感染,应使用抗生素治疗,但研究表明,单纯C反应蛋白升高,不能准确区分出病毒、细菌感染,亦不能作为是否应用或终止抗生素的指标。

  其他的呼吸道疾病中,C反应蛋白的值对临床有指导意义。如C反应蛋白是反应囊性纤维化加重的一个指标,不伴有感染的支气管哮喘,C反应蛋白常正常。

  中耳炎:在儿科,几种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急性中耳炎。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细菌感染,故常规使用抗生素,但病毒也可能是急性中耳炎的病原[3]。微生物学的诊断需要鼓室穿刺,由于这不是常规,从而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。研究表明,C反应蛋白在8~40 g/L范围时,结合微生物培养、血清学监测,对于细菌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有指导意义